幾天前,
服裝攝影
,朋友要我用四個字來形容朱自清的作品風格,
台中整型診所推薦
,我當然答不出來,
班服
,問其何以這樣考我?他說這是國一孩子的國文小考題目,
弱電系統
,而且是填充題,
加濕
,孩子的答案意思接近,
數位監視器
,但還是被扣分了!這時我大概猜到這位朋友想說什麼。果不其然,
中醫減重
,他說孩子也不過剛學到朱自清的「背影」,要如何「體會」朱自清的創作風格?孩子只能死背課本上的形容詞,但是他可能連那個形容詞的意義都弄不清楚。
我後來上網搜尋了一下,兩岸學者針對朱自清大師作品風格的描述真是不勝枚舉,看法同中有異,國文教材上的說法只能算是其中一種,算不上是「標準答案」,那麼要學生一字不差的「背」起來,除了方便考試打分數外,就不懂其有何意義?
早期僵化的考題養成大家「背多分」的習慣,如今升學考試的題型都已相當活化,這幾年大家也逐漸重視閱讀、理解能力的培養,而教學現場所呈現的學習樣貌,似乎還沒看到多大的改變。國文教材裡的題解和作者介紹,應該是希望提供學生認識作品和作者的參考。若能讓學生多欣賞其他朱自清的作品,然後讓學生試著自己來形容他的創作風格,最後再參考其他人的想法,應該才是完整的學習方式。
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,其實可以在一些教學觀摩和教案分享的場合中看到,只是不夠普遍,畢竟這種改變要花老師更多的心力去準備,還要面臨家長對學習評量方式的挑戰,若學校不打團體戰,多數單打獨鬥的老師就容易挫敗陣亡。
相反的,我也看到學校領導者若能作為老師後盾,給老師足夠的引導和支持,在校內建立學習共同體,營造課程改革的氛圍,多數老師都可以被激發出更精采的活化教學。
改變的契機已經出現,就看學校領導者和老師們如何看待了!
(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