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
logo設計
,在台灣這個總統與行政院長分工不明、立法院大老關說司法不能追究、少數派持續杯葛多數而習以為常的社會,
桃園螺絲行
,連體制是什麼都談不上,
台北癌症篩檢
,豈有所謂否決體制的問題?當人人都引經據典來指控旁人,
海報設計
,但輪到自己時卻總是不能身體力行;人人都如數家珍暢談自由,
中壢汽車借款
,但碰到霸凌場合卻總忍不住上前踢一腳;此時,
網路行銷公司台中
,我們不是否決體制,
自動滅火設備
,而是否決別人有資格跟我一起參與體制。回顧來看,
廢塑膠
,在若干重大公共政策的爭議中,
防曬服
,造成難以決策的其實不是體制,而是立場的對立。一些投入抗議的政治人物或公民往往不是真的針對政策本身,而是針對特定的對象,儘管他們在訴求中經常說得完全對事不對人。華人的社會往往是孔子所不取的「以人廢言、以言廢人」的社會,這種社會,就是一種「否決異己」的體系,對於敵對立場者(也就是異己)所主張的政策,必然窮盡一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辦法來抵制或打擊,但是一旦剷除了異己之後,同樣的政策,在同樣的體制之下,其實還是可以推動的。類似案例,在不同政黨執政的時空下可以找到許多,不及備載。這麼說起來,即使否決體制真的存在,但是真正的深層問題其實是否決異己而不是否決體制。就此而論,即使台灣真的如同福山所建議的修改了體制,只怕在否決異己的心態之下,重大政策難以推動的情況依然還會存在。比過半數多一票不是問題,超過三分之二也許也不是問題,問題是這股不能容忍異己的心態。民主ABC講的是服從多數、尊重少數,可是當社會開始習慣於否決異己,那就只剩下立場,不管多數,更遑論少數了。台灣許多重大政策無法通過,其實不是否決體制的問題,而是否決異己與否決民主的問題。(作者石之瑜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、賴祥蔚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