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衰竭致死率高 6旬長者一天瀕死百次

心臟衰竭致死率高,

MIT

,5年內死亡率近5成。(倪浩倫攝)

68歲的林先生,

攝影器材出租

,15年前因身體不適遭診斷心肌梗塞,

高低肩

,之後更惡化成心臟衰竭,

日翻英

,等待換心又遙遙無期,

影印推薦

,期間多次瀕臨猝死,

專業噴漆

,最嚴重時1天內因嚴重心律不整遭去顫器電擊超過100次。醫師提醒,心臟衰竭死亡率5年內逼近5成,平時若有水腫、呼吸困難並易倦應提早就醫檢查。收治該病例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,心臟衰竭長期被低估,但致死率相當高,林先生當時因心肌梗塞而引發背痛,儘管搶救成功,但也造成心臟受傷而併發心臟衰竭。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葉宏一強調,包括糖尿病、冠心病、高血壓性心臟病、心律不整、血脂異常和慢性腎臟病均有併發心臟衰竭的可能。葉宏一解釋,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,是因心臟功能受損,從心臟輸出的血液不足以提供身體代謝的需要。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「心臟衰竭登錄計畫」,統計21家大型醫院、共1,507名急性住院的收縮性心臟衰竭患者,患者發病平均年齡約64歲,男女比率約3:1。葉宏一強調,根據統計,心臟衰竭是65歲以上老年人住院原因之首,且約32.3%的患者半年內會再次住院,一年內更有近22%患者死亡。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陳震寰表示,心臟衰竭為慢性衰竭疾病,一旦確診,因急性發作而住院的頻率會持續攀升,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都會隨之攀升。陳震寰說,心臟衰竭初期症狀包含呼吸困難、易倦以及下肢水腫,隨著病情加劇,活動力會逐漸下降,出現躺著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。李應湘提醒,引發心臟衰竭惡化的原因包括急性心肌缺血、未遵循醫囑以及併發感染。若確診心臟衰竭,應減少飲食中的鹽分,每天測量體重、排尿量和血壓,確保心臟正常運作並控制水分攝取,因食物中已含有不少水分,額外的水分補充應以500cc為限。(中時即時)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