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毋忘在莒」勒石名師 張再興傳承家學

金門太武山上的「毋忘在莒」勒石,

棉T

,隨著郵票發行馳名中外。(李金生攝)

參與打造「毋忘在莒」勒石的張再興,

監視器 台中

,與64年前的「莒」字放大樣張。(李金生攝)

走過悠悠歲月,

DIY噴漆

,張再興老師傅與他早年的工作照。(李金生攝)

大膽島上的「自由屏障」勒石也是張再興的作品之一。(李金生攝)

留學義大利的張國榮「科甲」寓意作品。(李金生攝)

張國榮的作品之一「伸展」,

大陸徵信

,表現優雅的古典美感。(李金生攝)

張再興的作品之一「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弈棋處」石刻。(李金生攝)

歷經幾十年捶打變形的老工具,

工業風家具

,紀錄「石雕世家」一脈相傳的過程。(李金生攝)

金門太武山上的「毋忘在莒」勒石,隨著郵政總局在1959年發行郵票傳布世界各地,而馳名中外。1952年參與打造這項經典作品的石雕大匠師張再興,連日來在縣文化局與5位同樣在石雕、繪畫藝術領域有傑出成就的兒子舉辦65件作品聯展,往事再勾起鄉親許多回憶。祖籍福建惠安,今年84歲的張再興,1952年20歲那一年,跟隨石雕大師傅父親蔡清發一起上山,與其他8名師傅花了4個月時間,協力完成「毋忘在莒」的鑿刻工作。當時金防部拿到先總統蔣公的題字墨寶,因金門照相館放大技術不足,還特地送到新竹1家照相館處理。張再興說,「毋忘在莒」4字原本只要各雕刻1公尺見方、3公分深,後來軍方以氣勢不夠雄偉,再改為毋、忘、在3字各1公尺9見方,長一些的莒字則為2.1公尺見方,4個字也都加深到6公分。鑿刻的巨石在「莒」字上方原有鄭成功部將,康熙元年歸清受封為「承恩伯」,金門浦邊人周全斌的摩崖題刻「文武岱崧」,也在鑿刻「毋忘在莒」時遭到鑿除。歷史遺跡轉眼間灰飛煙滅,至今仍讓張再興惋惜不已。張再興在金門的著名作品還有太武山「鄭成功觀兵弈棋處」、「擎天石室」、水頭「吳稚暉海葬紀念碑」、大膽島「自由屏障」等。他早年以鑿刻墓碑為生,打下筆畫、結構深厚基礎,20年前才放下工具退休在家。5個兒子中有3個博士、1個碩士和1個學士,在石雕、繪畫和地質學領域,均有相當傑出的成就。其中,張國根畢業自文大美術系,從小就精熟於傳統石雕技能,這次他以動物直觀為主軸,包括獵犬、水獺的作品參與父子聯展,兼有肌肉紋理與寫意神情的細膩工法,獲得藝文界好評。獲國內文大博士學位的張國榮,在留學著名的義大利卡拉拉藝術學院期間,多次獲得校外比賽大獎,還被同學譽為「米開張基羅」。他的大理石人體石雕表現簡約、洗練風格,在晶瑩明潤的質感中洋溢優雅的古典美感,均讓人有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。金門鄉親推崇他們是百年「石雕世家」一脈相傳,個個都是高手。只讀過2年私塾,卻寫得一手好字的張再興,看著陳展在玻璃櫥窗中,幾10年捶打下來,早已蜷曲變形的打石工具,也難掩欣慰的神情。(中時)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