搭載Touch Bar的15吋MacBook Pro。(圖/黃慧雯攝)
面對微軟Surface Studio以及一片二合一筆電的挑戰,
排名系統
,蘋果在2016年底推出了全新搭載Touch bar的MacBook Pro來回應,
馬克杯
,並且高管也對外表示不會推出配備觸控螢幕的MacBook。這發言讓人聽起來覺得很「狂」!究竟小小一條Touch bar能不能比上觸控螢幕,
彰化扇形車站
,以下是編輯本身試用後的感想。使用經驗全面翻新全新的MacBook Pro不僅搭載了全新Touch bar,
水轉印
,也搭配了第二代butterfly機制全背光鍵盤、Force Touch觸控板面積是先前款式的兩倍,
沙龍椅
,此外機身比前一代薄17%,
黑娃娃雷射光
,13吋款式重量則是1.37公斤。且移除了所有連接埠,
黃金線拉皮
,僅提供四個USB Type-C連接埠(都可用於充電)。此外,就是也支援了Touch ID。
MacBook Pro搭載的觸控板面積是前一版的兩倍,初次使用很具存在感。支援Force Touch的設計在操作上也比過去的觸控板有大幅提升。(圖/黃慧雯攝)
首先來說說第二代butterfly機制鍵盤。編輯本身擁有MacBook Air,從MacBook Air的鍵盤跨越到MacBook Pro搭載的第二代butterfly機制鍵盤時,第一個感覺就是覺得鍵程很淺,敲打的感受相當不同。然而,butteryfly鍵盤相比過去的鍵盤更為敏感,大約經過兩三天的時間,就能比較熟悉。
第二代butterfly鍵盤頗為敏感,敲打經驗與過去的MacBook鍵盤有很大不同。(圖/黃慧雯攝)
全採用USB Type-C連接埠的部分,可說是本次試用期間最難以克服之處。而為了「配合」MacBook Pro的改動,在沒有USB Type-C周邊(例如轉接Hub、或是Lightning to USB Type-C充電線,或是USB Type-C隨身碟)支援的情況下,都需要額外攜帶USB電源插頭,才能為手機充電,這一點說起來最不能接受的。不過,也因為如此,限制了透過USB傳送照片、檔案的方法後,其實就得學著用「雲端」的方法思考。嘗試透過雲端儲存服務的協助,來完成檔案傳輸、分享的作業。雖不是太過困難,但確實與當前使用PC(具備USB、SD讀卡機等連接埠)的經驗不同。
MacBook Pro左右側皆有兩個USB Type-C連接埠,右側保留了3.5mm耳機孔。但卻無法跟iPhone 7搭配的Lightning耳機共用。(圖/黃慧雯攝)
但若說到這一點,新的MacBook Pro在瘋狂移除了SD讀卡機、Thunderbolt、HDMI、MagSafe 2(蘋果為MacBook設計的充電頭,具有磁力)等連接埠,且也為iPhone 7移除耳機孔後,蘋果卻為了MacBook Pro保留了3.5mm耳機孔,這一點很叫人出乎意料,想不通蘋果的邏輯。
Touch Bar取代了原先的功能鍵,提供了可依螢幕程式而改變選項的特性,彈性更大。(圖/黃慧雯攝)
最後,便要來分享一下目前專屬於MacBook Pro系列的Touch Bar!Touch Bar顧名思義就是具有可觸控的特性,特色在於會隨著螢幕上正在操作的程式,而顯示相對應的選項。透過點選Touch Bar上顯示的選項,使用者就可以不需要移動滑鼠,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。這一點,運用在搭載可觸控螢幕上的電腦中,也同樣具有優勢。不過,雖然說起來很好用,但這也是目前Touch bar的劣勢。因為如果經常使用的平台、軟體,並沒有針對Touch Bar進行優化的話,很難展現出它的便利之處。然而,在蘋果品牌的號召力下,Touch Bar可訂製的特性,應該還是會吸引不少開發者來替旗下的應用程式升級,以發揮出MacBook Pro的威力。
最新版的MacBook Pro,蘋果LOGO不會亮。讓不少網友大嘆「信仰熄燈」。(圖/黃慧雯攝)
MacBook Pro鋼琴小程式與喇叭測試(請留意音量)
總的來看,如果要使用現今手上的電腦、手機周邊配備,來讓MacBook Pro作為工作用或私人用電腦的話,除了第一個超高門檻,就是售價需要克服之外;使用經驗不可避免的會遭遇一段過渡期。另外,它的蘋果LOGO也不亮了,這一點可能是資深果粉相當不能接受的改變。但不可諱言的是,如果以上的條件你都能接受,定位朝向無「線」生活、具備Touch Bar的MacBook Pro,相比先前的款式確實更具「未來」感,就看你樂不樂意先搭上未來列車,體驗超乎現實的生活囉。(中時電子報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