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性突顯成效 引喻失義

     治水預算是否續編,

商用會話

,掀起地方與中央激烈政治角力。政府8年投入逾千億元規模治水經費,

COCO

,每遇颱風豪雨就立即「破功」,

花蓮美食

,錢到底花到哪了?
     遺憾的是,

活性碳吸附

,經濟部昨天提出的檢討報告中,

花蓮旅遊

,卻對此隻字不提,甚至刻意挑選特定整治區域,製造治水成效奇佳的「假象」,顯然與仍飽受淹水之苦的民眾真實感受及社會觀感,相差太遠。
     面對地方縣市首長群起圍剿,伸手向中央要錢,閣揆江宜樺前天下令組跨部會治水專案小組,全面檢討過去8年治水成效,待釐清真正有效的治水策略後,再根據計畫籌措經費,而非「先編列龐大經費再設法消耗預算」,儘管須耗時長達3個月進行檢討,其用心仍值得嘉許。
     然而,水利署提給立法院的報告中,卻未具體說明、檢討過去治水計畫治標不治本、資源分配綁樁、偷工減料或疏於維護等弊病,反而還聲稱預算執行率高,確已有效改善部分地區淹水情況,只是受限經費不足,急要治理段仍未全面完成整治,亟待後續計畫持續辦理,竟與政院態度及立場明顯不同調。
     更離譜的是,水患治理應以整體流域整治觀念通盤考量,但該份報告中,卻選擇性地列舉部分排水系統整治情形,用時空環境、條件都不同的颱風、降雨量等數據類比,比較整治前後的淹水面積、深度等災情,以證明「8年8百億」治水計畫成效佳,根本是引喻失義之舉。
     治水無分藍綠,更沒有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差別,不管是要續編「8年8百億」治水特別預算,或回歸公務預算改為「6年6百億」後續計畫,行政部門必須提出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說法和做法。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