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如漂木 洛夫超越表象

詩人洛夫2001年發表長達3000行的史詩《漂木》,

seo

,被視為創作巔峰,

美白霜日本

,14年後的現在推出精裝典藏版,

膠原蛋白食物

,高齡86歲的洛夫條理分明地耙梳他的詩學,

膠原蛋白好處

,自述:「《漂木》是我在晚年感悟到生命的漂泊悲涼,

面膜使用

,以超越的心境寫成。」洛夫1954年與張默、瘂弦共同創辦《創世紀》詩刊,

fda水光錠評價

,對台灣詩壇影響深遠,

便宜遊覽車出租

,他終生創作不輟,

台中SEO操作

,質量均豐,

桃園機場接送

,尤以第一首長詩〈石室之死亡〉聞名,憑詩中強烈意象與張力,贏得「詩魔」美名。昨天他坦言,很多人拿〈石室之死亡〉和《漂木》比較,前者是他第一次以超現實主義手法的大膽實驗,「當時我在金門服役,每天頭頂上都有炮彈打過,對死亡的臨場感特別強烈。」但寫作時他沒特別構思布局、剪裁,完全被心靈感應牽著走,也因為死亡如此說不清、道不明,「我覺得艱澀難懂的超現實,是最能表現死亡的筆法。」70歲後,他在移居的異鄉加拿大創作氣勢磅礡的《漂木》,則是「透過異鄉的語言,表現形而上的思考,融合生死辯證、宗教終極關懷、美學論述,對兩岸政治生態與文化的錯位,也有深刻的批判。」洛夫近年活躍於中國大陸,10月剛在深圳舉辦書藝展、11月受邀進駐泰州秋雪湖國際寫作中心,昨他談及大陸現況,直批不如他寫作《漂木》時:「大陸的道德價值觀倒退,社會腐壞,看在眼裡實在難過悲哀。」相較之下,他笑稱台灣的民主雖然有點「超過」,「但是真正的民主。」他總結,所有的詩都是一種對話,《漂木》融合了詩人與自我、與人群、與自然、與神的對話。自認是泛神論者的他,認為東方詩少有西方文學中的宗教層面,但他心中的信仰並非指特定宗教,而是「詩人應該具有悲憫情懷、敬畏心理,對生命有終極關懷。」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