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今春將舉行被輿論形容為「人們記憶以來最接近刀鋒邊緣」的一次大選。沉寂了一段時間的「第三條路」政治哲思,
網路行銷公司台中
,再被提及;當年專程到英國取經,
seo優化
,據此哲思,
手機版網站
,發表台灣「新中間路線」的前總統陳水扁也在此刻保外就醫。逝者如斯,
網路行銷公司台中
,令人嘆然。阿扁新中間路線的失敗「第三條路」是一個強調超越老左派和新右派意識形態,
seo優化
,配合全球化變遷的一種政策思維。在20世紀未風行全球,
台中關鍵字行銷
,當時,
seo優化
,柯林頓、布萊爾等中間偏左派領袖,
關鍵字行銷
,均把提出此一思考的英國社會學尼紀登斯視為理論導師。在這一波的新社會民主主義修正路線下,
關鍵字優化
,英國有了「新工黨」、美國有了「新民主黨」。1998年9月,柯林頓和布萊爾兩人公開討論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外,另覓第三條政治路線的迫切和必要,正式確立了紀登斯「第三條路」政治思想在20世紀的定位和影響力。在2000年3月台灣總統大選中,陳水扁的「新中間路線」、許信良的「新政治」、宋楚瑜的「超黨派政治」等,都是在傳統政治下的另類政治策略思考。不論這些口號或政綱是否隱含「第三條路」政潮影子,紀登斯的結論是,「足見大家都在尋找一個新的途徑」。極力部署衝刺總統大選的陳水扁更於1999年12月到英國取經,並以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身分在倫敦政經學院的講座中以「台灣的新中間路線: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」為題發表演說。那場演說,擠爆400人的場地,吸引至少600人前往,迫使校方緊急另闢視聽室,讓無法入場的人士在場外聆聽。陳水扁在那場演說,提出了台灣版的新中間路線。時任倫敦政經學院院長的紀登斯表示,歡迎台灣加入「第三條路」,並希望阿扁會是因為主張此一思維而成功的領導人。紀登斯坦言,他對台海關係只是一個觀察者,但對台灣政客在統獨激烈爭議中,提出一條新中間道路十分感興趣。在那場演說中,這位「第三條路」的理論導師,同時目睹了現場立場涇渭分明的聽眾,相互嗆聲,「F」字滿場飛的「盛況」。平心而論,1999年扁版台灣新中間路線,兼顧全球化、新個人主義責任與義務、政府和民間、企業間建立夥伴關係,環保等議題,稱得上是具有現代視野的政治主張。然而,無論「綠色矽島」、「夥伴政府」或「全球化公民社會」,都抵不過「一個中國」和「兩國論」;更抵不過一個上台後愈走愈獨的扁政府。跳脫統獨之爭才能發展有人批評,陳水扁從「第三條路」政潮中創衍的新中間路線走不通,是因為台灣只有統獨之分,沒有左右之別。「第三條路」左右修正路線在台灣沒有落實空間。但我認為,「第三條路」不只是左右修正而已,而是左右之外,有著其他的機會。更重要的是,「第三條路」是一項主張「不斷修正」的修正主義,以達到人民最大福祉為目標,是一個講求活用性和務實性的政治理論。因此,不是第三條路或新中間路線在台灣走不通,是扁政府把它走到了死胡同。如果政客只把「第三條路」政治哲思當成競選手段和獲取政權的途徑,它當然行不通。2005年時,我與進入英國上議院的紀登斯談起這個問題。紀登斯說,「第三條路」是一個可以也應該因地制宜的思想;如果不把「第三條路」思想與世界中心掛勾,並向前思考邁進,「這個思想是無用武之地的。」社會主義和經濟問題幾乎是現今每個國家和政府都無法避免的挑戰,台灣也不例外。從「第三條路」反思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,證實台灣在兩岸關係上若不能跳脫統獨意識之爭,兼顧本身政經更寬廣扎實的發展,跟世界接軌,台灣和台灣人的前途,將漸行漸窄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