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濮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,
門禁刷卡機
,除了上古時期是五帝中的顓頊、虞舜及其部族的活動中心外,
彌月蛋糕
,春秋戰國時期為衛國都城,
雷射植牙
,諸侯8次在此會盟;孔子周遊列國14年,
大陸包二奶
,其中10年在濮陽;倉頡創造文字,
監視器鏡頭
,結束中華民族結繩記事的歷史,均可在濮陽找到蹤跡。
位在濮陽市區的戚城遺址古城址,是濮陽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。戚城又稱「孔悝城」,是春秋時衛國的重要城邑。由於戚城向北隔黃河與晉國相望,南與魯接壤,西與鄭毗鄰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使它成為諸侯爭奪的一個戰略目標。城東80公尺處有一夯土台是當時諸侯會盟的盟壇基址。西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個世紀內,各諸侯國在衛國會盟10幾次,其中8次會盟於此。
威城下疊龍山文化
威城遺址總面積16萬平方公尺,春秋古城垣現存周長1520公尺,最高8.5公尺,基寬16公尺,為春秋時期修築,漢代曾修補、加高。春秋城垣下疊壓著龍山文化時期(距今4000年)的古城址,大小、走向與春秋城址基本一致。
史書記載,許多歷史事件與戚城有關,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與戚城有關的政治事變中遇難。孔子周遊列國14年,10年居於衛國,子路常追隨其左右。從西元前493年開始,衛國處於一場持久的爭奪君位的政治動蕩中。西元前480年在外政治避難多年的衛太子蒯聵回國,欲廢其子衛出公而自立,便勾結其姐(悝母)將出公的權臣孔悝軟禁,強逼其背叛出公。當時,子路為孔悝的邑宰,在救援孔悝的博鬥中遇難,享年63歲。
子路墓祠位在戚城
為緬懷子路的品德,衛人得其首而葬焉,後世帝王追封子路為衛國公。子路墓祠就位在戚城遺址附近,其始建年代不詳,後屢有興廢。到明清時期,又經大規模的修葺、擴建,成為今日所見的景象。
濮陽人才輩出,「字聖」倉頡就出自此地。倉頡相傳為上古時期的史官,他觀鳥獸爬行之跡,與萬物生長形態創造了文字,後人尊為「字聖」。根據記載,倉頡是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西十八公里吳村人,而倉頡陵就位在吳村西側,與倉頡廟西東相望,是一個高3公尺、直徑13公尺的圓形大土塚。倉頡陵始建年代不詳,但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、葬於斯。
紀念澶淵之盟的「回鑾碑」也在濮陽。北宋時期,宋、遼、夏幾個政權並立,相互征伐。宋景德元年,契丹族建立的遼大舉南犯,進攻北宋,一直打到澶淵城下(即今濮陽)。宋真宗御駕親征,親臨一線指揮戰鬥,使宋軍軍心大振,大獲全勝。
吃了敗仗的遼國因此派人議和,雙方在澶州訂立了盟約,這就是著名的歷史事件「澶淵之盟」。在準備班師回京前,宋真宗賦詩一首「我為憂民切,戎車暫省方。征旗明夏日,利器瑩秋霜。銳旅懷忠節,群凶竄北荒。堅冰消巨浪,輕吹集嘉祥。繼好安邊境,和同樂小康。上天垂助順,回旆躍龍驤。」
回鑾碑宋真宗手書
詩文並鐫於石碑,即「回鑾碑」。因碑文所記載為契丹出境之事,又稱「契丹出境碑」。回鑾碑千餘年的風雨侵蝕,一些字跡已剝落難辨,但仍可看出宋真宗蒼勁挺拔的書法功力。另外,御井是當年專門為真宗皇御駕親征到濮陽時開鑿的。
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,則在清乾隆7年(西元1742年),到今日的范縣為官5年,他勤政愛民,倡學風禁賭風,把范縣治理成一豐衣足食的樂土,並留「衙齊臥聽蕭蕭竹,疑是民間疾苦聲」的名句。范縣人民為了紀念鄭板橋,於2002年建成鄭板橋紀念館。紀念館的正殿及側殿均模仿明清建築。此外,紀念館西邊還有一個人工湖,湖邊還還可見亭、榭、山等,環境清幽,令人一起思古之幽情。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