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像‧詩歌 音樂會愛台灣

詩人向陽1976年所創作的台語詩《阿母的頭鬘》由已逝作曲家蕭泰然譜寫成曲,

打包機零件

,曲中流露對雙親的幽思與濃烈之情,

工業潤滑油

,也成母親節人們最愛聽、愛唱、愛朗誦的歌詩之一。該曲將在「聽見台灣‧影像‧詩歌‧音樂會」中由聲樂家黃瑞芬演唱,

台南安平古堡

,向陽也將親自朗誦。葉綠娜、黃瑞芬策畫「1976年,

消防申報

,我還在讀文化大學日文系三年級時寫了這首詩,

保母車

,用母語創作,

餐飲設備

,表達我對台灣土地的情感。」向陽說,

UV壁紙

,後來因緣際會他出訪美國,

眼鏡架

,跟當時因黑名單無法返國的作曲家蕭泰然碰了面,「我還記得他說,他讀到這首詩總是淚流滿面,自己已譜成歌曲,希望獲得我的同意授權,我二話不說當然答應。」向陽的詩〈阿母的頭鬘〉中:「做姑娘的時陣,阿母的頭鬘烏金柔軟又滑溜,親像鏡同款的溪仔水,流過每一位少年家的心肝頭。嫁給阿爹的時陣,阿母的頭鬘,活潑美麗又可愛,親像微微的春風,化解了一度浪子的阿爹…。」句句深情刻畫,雖輕猶沉,流露著對母親及家鄉台灣的思念。林思誠影像 就像MV這場音樂會由鋼琴家葉綠娜與聲樂家黃瑞芬策畫,曲目除了《阿母的頭鬘》外,還包括蕭泰然《原住民組曲》、《台灣頌》、《戀歌》、《家園的回憶》、《嘸通嫌台灣》與《永遠的故鄉》,以及多首古典名曲,傳遞音樂家們對台灣的眷戀。音樂會將由小提琴家廖嘉弘、鋼琴家魏樂富等人聯手演出,每一首音樂都搭配素人攝影師林思誠拍攝的台灣影像,觀眾將可看見台南橋南老街與泉利打鐵鋪、井仔腳瓦盤鹽田、台東鹿野高台、花蓮新城天主堂與靜蒲部落等地的獨特風情。負責演唱及腳本的黃瑞芬,希望用文學的角度發揮想像,讓這些細膩精彩的音樂歌詠台灣,「我覺得這是一場吃到飽古典音樂會,影像畫面就像是流行音樂界所拍的MV,一幕幕搭配歌詞與音樂展現,讓樂迷感受不一樣的台灣。」《快樂島》歌詠台灣黃瑞芬說,這次選了德布西的《快樂島》,「相傳這座島在古希臘時是愛神維納斯的島,男男女女乘船前往島上朝拜,樂曲洋溢快樂歡笑,這其實很像台灣,本質是座快樂島。」至於馬勒根據阿爾寧與布倫塔諾兩位詩人所寫的詩集《兒童的神奇號角》而寫成的歌曲〈天堂的生活〉,黃瑞芬說,「歌詞中形容天堂吃得飽,穿得暖,連麵包都是天使烘焙,物產豐饒,蘆筍豆子要一籃有一籃,這不正是寶島台灣的最佳寫照?」「聽見台灣‧影像‧詩歌‧音樂會」4月22日舉行,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。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